星期三, 1月 20, 2010

劇情?演員?產品?UI?

最近看上的連續劇有兩個,一個是”那一年的幸福時光",另一個是"下一站,幸福"。這兩個偶像劇最大的差別是,"那"劇,演員卡司強,有吳念真,蔡正南,黃韻玲,隋堂…等等。最吸引我的,是吳念真的戲劇表現張力,將閩南語表現到藝術的層次,罵人,損人…更讓我訝異的,沒想到黃韻玲的台語也這麼流利;隋堂的表現也算是融入劇情。

最爛的是劇本~

劇情中不符邏輯的部分隨便舉一大堆,人物反應不合常理,看到想吐血,要不是吳念真跟隋堂,他完全無法吸引我。

反觀"下"劇,勉強說的出我認識的演員只有方董事長劉瑞琦,其他的演員都是新生一代,安以軒,許瑋甯,陳建豪…演技實在談不上成熟,靠臉取勝,可是,整個劇本讓我感到欲罷不能,每次在結束時都把編劇狠個半死,因為他總是可以切在最棒的點,彷彿回到小時後看八點檔連續劇,每次都在結尾時,更想看到下一集的眼出,其劇本精采扣人心弦,被我譽為這幾年我看的偶像劇中,最好的一個。

所以呢?"那"劇最高的收視率好像是大約3%,"下"劇則是高達7%,雖然大家都把這個功勞歸在小小彬跟吳建豪,可是我覺得編劇才是最大的幕後功臣。

對偶像劇來說,演員與劇本是最大的兩個因素,大家都以為,顧名思義"偶像"劇,就是偶像比較重要,可是,實際的收視率表現,卻又顯示出觀眾心中的想法與決定。

對產品來說,內容與使用者介面(UI)則是兩大最重要的因素,多年來爭論不休。許多RD總認為功能才是重點,把功能做好,客戶自然會喜歡,那些使用者介面,只是雕蟲小技,不足掛齒。可是,越來越多的使用者,在功能追求到極致後,開始關心使用者的介面。越來越多的使用者,在一開始接觸產品時,將使用者介面設計視為一個廠商是否重視客戶需求的重要依據。我慢慢的可以接受與瞭解使用者第一印象有多重要,以Apple iPod為例,他的功能其實並不特殊,但是他的使用者界面就是一整個革新,君不見台灣韓國多少的mp3 player,價格殺到流血也沒人買,但是iPod一推出就是遙遙領先,除了有蘋果在上面加持外,使用者界面才是王道。

在我們領域中也不乏這樣的事,話說網路攝影機這幾年竄紅,頗有取代傳統攝影機的架勢,可是使用方式的複雜仍是許多安裝水電工同志望之怯步。偏偏某韓國小廠出了一款,解析度也沒有特高,清析度也沒特好,價格也沒特便宜,規格也沒特漂亮,卻憑著好用的使用者設定界面,一路從韓國不知名的小公司殺到Sony面前要求分一杯羹。

我的觀念,也在改變中~

0 意見:

 
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[ METAMUSE ] : Code Name Gadget 1.1